发布时间:2023-11-02
浏览量:350
【作者】(诗文)爱新觉罗·弘历;(注释)鄂尔泰、张廷玉、任兰枝、刘统勳、张若霭、张照、汪由敦、梁诗正、钱陈群、励宗万、崇夀、庄有恭、嵇璜、观保
【年份】乾隆九年(1744年)
【描写地点】圆明园慈云普护景区
一径界重湖间,藤花垂架,周姑当风,有楼三层,刻漏钟表在焉。殿供观音大士。其傍为道士庐,宛然天台石桥幽致。渡桥即为上下天光。
[1] 尹鹗词:“偎红敛翠。”许衡诗:“花递香风入短棂,草抽新绿倚柴荆。”杨凭诗:“海榴殷色照帘拢”。
[2] 马融《长笛赋):“雷叩锻之岌峇兮,浏栗以风冽”。注:“孟康日:浏,清也,毛萇《诗传》曰:栗,寒也。《说文》曰:浏栗清凉貌。”李商隐诗:“南塘渐暖蒲堪结。” 杜甫诗:“不识南塘路,今知第五桥。”
[3] 温庭筠诗:"高阁清香生静境。”白居易诗:“丁丁漏向尽。”吴融诗:“月落漏丁丁。”
[4] 《文心雕龙》 :“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,我才之多少,将与风云而并驱矣。”韩愈诗:“欲知前面花多少,直到南山不属人。”
[5] 《易》:“幽人贞吉”。卢纶诗:“树老野泉清,幽人好独行。”陆游诗:“微倦故教成午梦。”朱子诗:“此君同一笑,午梦顿能醒。”
[6] 《北史•魏妆传》:“收折节读书,夏日坐板床,随树阴讽诵。高适诗:“浓阴夹长津。”
[7] 《传灯录》:“龙牙禅师问临济,如何是祖师意?临济曰:与我过蒲团来。临济接得便打。”许浑诗:“吴僧诵经罢,取衲倚蒲团。”《翻译名义》: “合掌作礼曰和南。”
[8] 《五灯会元》:“罗汉琛曰:即今声色枞从地,为当相及不相及?若相及,即汝灵性金刚秘密应有坏灭去也。何以如此?为声贯破汝耳,色穿破汝眼,因缘即塞却汝幻,妄走杀汝声色,体尔不可容也。若不相及,又甚么处得声色来会么?相及不相及,试裁辨看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引自《御制圆明园图咏》清光绪十三年天津石印书屋刊本
录入:朱强
排版:田安迪
审核:朱强